手延素面的生產工藝
手延素面的生產特性是:反復熟化(發(fā)酵),最大限度地提高面團的濕面筋產生率。制作過程中,邊揉搓邊拉伸會使面條的濕面筋獲得最大限度的粘彈力;干燥過程中,經過預干燥、保潮出汗與升溫降潮三個階段,使面條中的淀粉充分糊化。這對產品所具有不糊不粘、爽滑柔軟的良好烹調性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。
(1)和面
和面是制作手延素面的首道工序。往面粉中加入適量的水、鹽、添加物等,經過和面機一定時間混和、攪拌,使面粉中的非溶性蛋白質吸水膨脹,逐步形成具有彈性、延伸性和可塑性的濕面筋,同時,使面粉中的淀粉吸水濕潤,把不可塑的面粉改變成為具有可塑性面團。
手延素面的生產要求面團有較好的彈性,和面時需采用低速攪拌,以免面團中初步形成的濕面筋,因受擠壓或拉張而產生應力,內部組織受到破壞。
熟化(發(fā)酵)是為了使面團進一步形成面筋,面粉中的蛋白質充分吸水膨脹,最大限度地提高面筋的產生率,同時消除和面過程中面團受擠壓或拉張而產生的應力,并把面團中的氣泡釋放掉,達到脫氣的目的。
將熟化后的面團切成寬約10cm、厚約5cm的條帶。
通過復合壓片機把面帶逐漸制成棒形面條,將其繞入桶中,最后在面條表面抹上一層素面油。
復合壓片機由二組一對平列等速相向轉動的圓柱形壓輥構成,連續(xù)壓片機則由四組一對平列等速相向轉動的線轆形壓輥構成。其中的第一組壓輥呈H形,其余三組呈 形,每組壓輥的有效寬度依順序逐漸減小,使面片由寬厚的帶狀逐漸壓輾成棒狀。
面帶經第二輪熟化(3h)后,由自動搓圓機把直徑20mm的面條搓揉拉碾成直徑約為12mm的棒形。 再經第三輪熟化(1h)后,由掛卷機將自動搓圓機送進的面條再次搓揉成為直徑約6mm的細圓形。
圖1 自動搓圓機示意圖
自動搓圓機的工作原理是模仿手工搓揉的方式工作,其結構除裝有一對平列等速相向旋動的線轆形壓輥外,還裝設了一個轉子,轉子水平安裝并作水平定軸轉動,面條在轉子的軸心穿過同時作往復運動,于是面條便被扭制成麻花狀,然后再通過壓輥壓輾延伸(圖1)。
將面條以8字形狀繞扎在兩管小桿上(kakeba-ki,掛卷機),然后放置在熟化箱中進行第四次熟化。 掛卷機由水平轉子、導輪、導桿、夾頭等組成,面線穿過轉子和導桿,由導桿帶著面條作水平左右往復運動,兩根小桿相對于導桿水平安裝在夾頭上,夾頭作半圓周往復運動,并同時和導桿平行地作水平移動。這樣一邊對面條作搓揉,一邊進行拉伸,把面條繞扎在兩根小桿上。
第四次熟化(約4h),熟化時間具體取決于成熟過程和天氣情況。
使面條從可塑型逐步轉化為彈性型。
約1h后,從熟化箱中取出面條拉伸至約50 cm后。
在嘗試拉伸之后,再根據多年經驗對工具進行調整,以有效地拉伸面條。 拉條工序使用兩臺拉引機,分別為大拉引機和小拉引機。大小拉引機把繞扎好的面扎,一邊作水平向前方輸送,一邊在運動路線中裝設幾處有垂直往復運動的叉子,面扎通過這幾個叉子時,下面的一根小桿被卡住不動,上邊的一根則被叉子往上拉伸,每次拉伸到一定長度(指兩小桿間的距離長度)后,然后放松回原處繼續(xù)向前輸送。
從熟化箱中取出面條,每次拉延遞增約250mm,反復幾次后面條被拉成長約1.4m的面線。
干燥目的是為了降低面條的含水量至12%,以固定面條中濕面筋的粘彈力和面條形狀。
圖1 安裝:將細分的suga(面條)以8至9件安裝到設備“ hata”上。
圖2 拉伸:將“ hata”上的面條延長到約1.6m。
圖3 拉伸:從1.6m逐漸擴展到2m。
圖4 人工攤勻:將大量面條放在“ hata”上并均勻地攤開。
圖5 控制:干燥室中的溫度和濕度以及吊扇的風流。
圖6 干燥完成:在均勻干燥整個“ hata”的同時,檢查是否有掛面條等異常情況。
① 預干燥:使面條適當排潮,使表面水分緩慢蒸發(fā),同時繼續(xù)把面條拉伸至所需的直徑和長度,使面條中的濕面筋達到最大限度的粘彈力,也使面條初步定型。這一階段干燥室的溫度一般是25℃;相對濕度約70-80%。② 保潮出汗:使面條內部的水分由內往外蒸發(fā),防止面條的表面結膜,以保持面條組織的毛細管暢通。在這一工序中,由于面條水分不斷向外蒸發(fā),使面條出現收縮現象,因此在操作中要慢慢地把兩根小桿之間的間距縮短,將面條放松,以避免面條拉斷。該階段干燥室溫度為30℃,相對濕度約65-75%。
③ 升溫降潮:固定面條的內部組織和形狀。該階段干燥室溫度在40-42℃之間,相對濕度約55-60%。
(11)切斷
干燥后的面條,截切成190mm長的成品面條,然后通過選別剔出其中的短條、粗條,進入包裝庫。
(12)包裝
稱取50克切好的面條,捆扎成束后,進行最后的包裝,“手延素面”制作完成。
【end】